【艺术讲堂】《安德烈布勒东与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艺术批评讲座顺利举办
2020年12月3日晚7:00,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在东陆校区科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昌新艺术讲座——《超现实的艺术批评-安德烈布勒东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本次讲座主讲人是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美术》杂志编辑赵炎老师,讲座在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李全恒老师的主持下开始,全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从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展开,介绍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基本情况。作为一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影响深远。其致力于探索人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根据布勒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的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中给超现实主义下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布勒东认为,超现实主义就是要“化解向来存在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达于一种绝对的真实,一种超越的真实”。其理论依据间接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说、梦的解释以及自由联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式。在这一理论逻辑的基础之上,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现实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许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压抑,能够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的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因此,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将文艺创作视为纯个人的自发心理过程,这些都是其基本特点。
在讲座中,赵炎老师特别强调了弗洛伊德对于超现实主义主张的自动主义的影响,并非直接源自弗洛伊德的理论,而是经由部分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的著作影响到了布勒东。此外,通过具体的艺术家案例,比如:米罗、比卡比亚等艺术家创作的转向,说明了超现实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布勒东对于当时艺术收藏的影响。整个环境知识密度很强,通过介绍布勒东与不同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在当时的巴黎艺术圈所具有的影响力和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状况。
伴随着讲座推进,内容也愈发精彩。赵炎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布勒东的艺术批评在观念与方法上的转换,通过梳理自狄德罗、波德莱尔、阿波利奈尔以来的这条法国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发展线索,讨论了布勒东的艺术批评对于这条思想脉络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其中涉及到不同时期批评家的批评观:艺术与社会、关于美、艺术史观等判断艺术的标准问题,展示了布勒东艺术批评的特点,及其对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方法的推进和发展。
讲座最后以师生问答互动的方式结束。研一油画班杜一河等几位学生围绕超现实主义提出了几个问题:超现实主义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哲学的关联、超现实主义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等,赵炎老师耐心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同学们认真聆听,在问题中再次巩固了本次讲座的内容。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也落下帷幕,让我们再次感谢赵炎老师的精彩讲座!
图片:刘晔昕